高考的同学请注意,写作文时不要用网络语言、繁体字和古文字,否则要扣分。因为昨日报载,“根据教育部新的考务要求”,考生要用现行规范汉语文字答卷,“切勿使用网络语言、繁体字、古文字等”。 如果有人对此规定感到不解甚至愤怒,不要感到孤独,有大批的人和你一样不解甚至感到愤怒。如果说这个规定是为了“规范”汉语,恐怕难以服众。 先说规范。和很多伟大的语言一样,汉语有强大生命力。这种生命力强大之一,就是历经时代变迁,汉语能与时俱进、长盛不衰。这里的变迁,既有精英阶层,比如今天的语言专家、教育者和主政者们的人为改造,也有众多普通民众生活语言的改变。与时俱进的结果,就是各种“语言文字”能和谐共处于汉语里,有古文字,有“繁体字”(之所以加引号,是因为颇有一些人认为,所谓繁体字并不繁,而是表达更准确更符合汉语习惯的文字),也有今天的网络语言。 如今,刻意挑出“网络语言、繁体字和古文字”,贴上禁用的标签,是在规范还是在扼杀语言的生命力?这样的“规范”逻辑,难道不值得商榷吗?再如,规定中“考生‘切勿’使用”中的“切勿”二字,是古文字还是当今的汉语? 也许有人说网络语言太过随意、太过激进,造成理解歧义甚大,甚至有很多不文明语言。当然,这些情形是有的。但是,网络的出现,本身就很激进很随意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。十五年前,恐怕没多少人想过用手机上网吧?既然生活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,我们的语言难道对此应该无动于衷,还淡定地遵循“规范”? 如果担心网络语言有不文明现象,那就应该规定,如果在作文里出现违反道德或不文明的语言就扣分,而不应该一棒子打死“网络语言”。再说,你说“网络”二字,难道不是“网络语言”? 也许我们根据“规范”二字来理解这个“禁用”,本身就猜错了方向。也许出台这样的规定,仅仅是因为制定规定的人,不喜欢“网络语言、繁体字和古文字”。也许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,是因为制定规定的人,不懂网络语言,不懂繁体字,不懂古文字,或者他们担心阅卷老师们“三不懂”。 如果是因为不喜欢就禁止,那是霸气,众多不满者和众多考生无可奈何。如果是因为“三不懂”,那么这样的“权威”和老师们,最好多学一点繁体字、古文字,更多一点接触生活中活用的汉语,而不是固守某些“规范”。 如果知道语言是活的,是有传统的,是有生命力的,大概就不会有这么个死的“不能用”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3-26]包容一下“喜大普奔”有什么不可以
- [ 01-24]给幽默的防作弊标语点赞
- [ 01-03]不必过度解读“呵呵”的多重涵义
- [ 05-10]网络语言暴力并非平仄问题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