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条原稿标题为“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增至每周4节”的网络新闻,在另一家网站上被改用“教育部将建小初高及大学联赛狠抓校园足球”的标题转载。也许未必是编辑对于新闻核心内容的理解有不同解读,只是以为带上“足球”二字会更吸引眼球。世界杯结束不过两个星期,在无缘绿茵大典的中国,足球依然只是噱头。 原稿全文1400多字,报道的是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,6段当中,只在最后提及“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”。笔者走过一些国家,譬如日本,虽然有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,但学校必须按照文部省的教学大纲进行各科目教学,体育课和校园体育不会刻意突出某一项目。再如巴西的学生在校内踢足球,美国学生在校内打篮球,都是本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。唯中国,教育部没有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强项乒乓球,而是突出了弱项足球。这样的国情特色难度不小,足球在中国是一项有人爱又有人骂的运动,孩子们和家长是否愿意置身其中,恐怕不像组织者想象的那样简单。 眼下,开展校园足球并非教育部门的主动选择,加强体育教育也不是出于责任意识。中国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,社会反响强烈,改变现状的外部呼声远胜于教育界内部欲望。 中国传统观念中,体育从来被剥离于教育之外,上学等同于读书,体育等同于游戏,前者学而优则仕,唯有读书高,后者四肢发达大脑退化。由此,身体素质也就不被列入综合素质之内。最为典型的说法是“体教结合”,分明将体育与教育划为两类,以物理方式完成的叫结合,以化学方式实现的叫融合,相信搞教育的不会不明白如此直白的比喻。 足球只是孩子们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一部分,属于校园文化范畴。可是,在应试教育阴云长期笼罩下,校园里只有知识,没有文化,全然不顾及童年和少年时期是不可逆的,孩子们应当享受天真、健康、快乐,没有谁可以剥夺孩子们的权利。 教育的目标是使孩子们得以全面发展,没有体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。如果不能砍去一部分重复累积的文化课,将时间还给学生,无论教育部长信誓旦旦的表态,还是红头大字的行政文件,都不能保证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锻炼身体。行行好,让让路,让孩子们开心地跑步、打球,功德无量! (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) |
相关阅读:
- [ 07-31]校园足球联赛能否拯救中国足球
- [ 07-31]中国足球怎样抓娃娃才能雄起
- [ 07-31]校园足球联赛能否拯救中国足球
- [ 07-15]巴西世界杯 科学足球加冕礼
- [ 07-14]全球化的足球与经济
- [ 07-14]聚焦巴西:足球噩梦与危机隐患
- [ 07-01]女性是足球文化中的“入侵者”?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